現在生活型態與往老年化步入,要求家不止是要能住人而已,還有舒適、安心、方便,最基本的要有電梯、收發信件、門禁管理、社區清潔、倒垃圾。
電梯來說,人口老年化來臨,沒有電梯對出入是一大麻煩、困擾,甚至影響全家感情、交際社交、心情、就醫等等。
垃圾處理來說,如果住的是沒有負責垃圾清運,大概就要計算,把要垃圾的時間另外排開,尤其夏天垃圾更容易臭,倒垃圾的頻率更高。
網路購物可以在便利商店領取;如果是掛號信件為例,通常白天人在外面工作,掛號信件要跑到郵局排隊
安全部分,如果沒有管理員,出入份子沒有專人過濾,公寓其實相對比較容易遭小偷,安全上其實比較有顧慮。
公共空間東西損壞,例如燈泡、磁磚剝落….沒有管委會處理,長久下來會居住品質不佳。
停車空間,舊公寓通常要到鄰近的地方租車位,有時候下雨、天氣不好,而且不一定租的到可以遮風避雨的空間。
休閒公設方面 現在建案競爭,基本百戶以上的社區會有上述基本服務,目前推出越來越多讓您可以在家渡假、在家放鬆、在家休閒的豐富多樣公設。例如游泳池、健身房、閱覽室、接待區、親子遊戲室…..。
很多人捨不得住大樓的原因是公設比、管理費,其實,如果花錢可以得到安心、方便,這種提升基本生活品質的錢,是非常值得
有的人忘記把自己的時間成本考慮進去,如果把排隊領掛號、等垃圾車,跟安心上班,綜合思考一下,以現在的人而言,其實住大樓是比較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。
現在的住戶越來越善用使用社區公設,現在的大樓健身房,基本上都有冷氣空調,有的健身房還看到社區外面的花園🌺🍃綠意,如果你只有使用簡單的運動器材,在社區反而更方便,每年還可以省下不少健身房費用💕
社區游泳池,通常會開放暑假期間,豪宅類的社區游泳池會做溫水,是一年四季開放。
閱覽室、視聽室,瑜珈教室、兒童遊戲室、,而且好的公設規劃是家的延伸其實越來越多人,尤其家中坪數小、家中人口多,更需要豐富多樣公設,滿足每個人的需求,讓家成為一個享受與放鬆的地方。
你越捨得花在家上面,其實越不愛出門亂花錢,而且家是家人共享。試想,把家裡打造的很舒適,家人不愛亂跑是否有助家人感情融洽?
公設比來說,民國95年消防法規要有雙逃生梯,所以只要後面蓋的房子,基本上都會是破三十,而且公設比包含項目,逃生梯,當層梯廳、當層走道、車位出入口、電箱、電梯、水塔、避難室、走道等等不勝枚舉,有時候跟當時的法規與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。
景觀價格問題?為什麼講景觀樓層不同價格不同?
世界上沒有100%一模一樣條件的房子,同一個格局,面河景、看花園的跟看舊房子屋頂、看垃圾堆、看電塔,看不到景觀,光景觀條件,一樣的格局、坪數甚至因為「景觀樓層」,有七位數甚至以上的差異!
例如中和左岸,所謂的名嘴最喜歡拿來說嘴(什麼一坪七字頭現在跌到四字頭)第一排景觀宅看河高樓層,跟後面第四排,加上低樓層看工廠的價差,甚至接近一倍,甚至把房屋的坪數跟車位坪數相加,然後回除回去😰
所以有些人容易被不懂的人,或是有心人士錯誤影響,我們照實際面來談,用合理正確的心態來看一件事情,有的人好像碰到房屋、政治、宗教就一秒變酸民,事情了解後去處理、認識、解決,而不是不懂只會批評、謾罵….
房屋的價差有建設公司、一層幾戶、看出去是什麼?棟距多少、雙面採光、單面採光、耐震係數、RC、SRC、建材配備、設計師、立面設計、園藝造景、沒有什麼房子不能買,只要價格相對 又符合你與家人的要求,回歸基本客觀、理性、的原則判斷。
交通也是一大影響房價的因素,捷運近會比捷運遠一坪貴幾萬,可能就要問自己,一個月搭乘次數?如果是要自住,預算又有限,一坪差好幾萬塊又不常使用,我真的不知道目前增加這種無謂的壓力要幹嘛?「人生對房屋的條件需求是階段性」現在很少有人一輩子不換屋的。
總而言之 了解自己與家人的需求,以自己壓力不要太大的負擔而去挑一間適合自己的房子。
發表迴響